“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學術是一場馬拉松,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标愔覍嵵诓豢赡绲摹懊褡迕厥贰薄栋茁乖?,劉浦江之于卷帙浩繁的皇皇巨著《遼史》,車洪才之于幾近被遺忘的國家任務《普什圖語漢語詞典》,凡此種種,沒有坐冷板凳的功夫,絕不會有撐起文化和學術高峰的一天。2015年,因被諾貝爾獎“眷顧”,青蒿素研究再次被熱議,一時間全社會都在追問屠呦呦“為什么能”,中國“為什么能”。學者饒毅“一語道破天機”:青蒿素的科學史在今天最大的啟示就是“扎實做事”。發(fā)現青蒿素的工作不是天才的工作,而是平凡的人通過認真工作,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扎實做事,踏實做人。做學問縱使有千般萬番景象,但內在成功的機理其實并無二致。耐得住大寂寞,方能成就大學問。然而,道理大家都懂,但在現實與利益面前,誘惑與功利面前,依舊有不少人做錯了這道選擇題。有的急功近利,一味追求“短、平、快”,盲目跟風、東拼西湊,粗制濫造;有的玩“小聰明”,熱點只要能“蹭”就絕不放過,學術公器淪為個人名利敲門磚;更有甚者,大肆抄襲,公然剽竊,篡改文獻、捏造數據,已然淪為“社會公害”。
“學無誠不立?!睂W風不正,學術無以立;學風不凈,學術無以彰?!靶屑河袗u”“多聞闕疑”“沉靜好學”“修德而后可講學”……先秦以來,無數先哲為優(yōu)秀學風注入了活力,踩實了底線,作出了表率。我們也要繼續(xù)堅守“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tǒng)一起來,一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告誡:“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p>
當然,學者們得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功夫和精神,社會也要提供條件和環(huán)境。學術空間清朗、學術生態(tài)凈化,既有賴于道德高線的牽引,也離不開環(huán)境的營造尤其是制度的扶持。唯此,“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yōu)良學風才真正可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