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網絡愛心變“傷心”
不應讓營銷者反復攫取社會的注意力資源,而將真正需要施以援手的人擠出公眾視野
這兩天的熱點無疑是朋友圈救女。一腔熱血變成了一地雞毛,人們不禁要問:陌生人化的網絡空間,如何防止愛心變傷心?求助與騙捐的界限在哪里?
需要肯定的是,網絡自媒體平臺上的慈善行為,也是愛心的表現(xiàn)。然而,一方面,“注意力經濟”致使“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總在看不見的地方”,沉默者仍然“沉沒”,而花樣翻新的求助方式卻滾出巨大的雪球,有時甚至超出了當事者的控制和意料。另一方面,新媒體極大地降低了一呼百應的成本,放大了眾人拾柴的能量,卻帶來更大的信息壁障,讓人難辨真?zhèn)巍?/p>
如果因為一個人一次不當?shù)臓I銷,而讓社會在愛心議題上撕裂,既讓捐贈者鬧心,也讓所有人可惜。無論如何,不應讓營銷者反復攫取社會的注意力資源,將真正需要援手的人擠出公眾視野。
今年9月1日,中國首部慈善法開始施行。然而,現(xiàn)實總是在超前處、交叉處給出考題。
朋友圈救女的故事還沒結束。對于很多獻了愛心的人而言,他們更關心愛心的保障機制。顯然,新媒體時代的愛心,需要接力,更需要細致的規(guī)則和機制保障。(鶴?。?/p>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大愛的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大愛的力量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