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捍衛(wèi)和平的“思想屏障”
發(fā)表時間:2015-09-18   來源:人民日報

  70年前的9月2日,《大公報》記者朱啟平在日本東京灣內的美國主力軍艦密蘇里號上,見證了日本簽字投降的一幕。他告訴讀者:“全體簽字畢,麥克阿瑟和各國首席代表離場,退入將領指揮所,看表是九點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

  “九一八”,一個令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國恥日。從“九月十八日”到“九時十八分”,中國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掙扎抗爭了14年,最終讓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戰(zhàn)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地認識和平的珍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語言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zhàn)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wèi)和平之屏障?!狈慈说?、反人類、反文明的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是當年德意日為害世界的思想根源,也是人類文明的公敵。防止戰(zhàn)爭,就不能不徹底清除發(fā)動戰(zhàn)爭的“思想禍胎”。

  自古知兵非好戰(zhàn),多行不義必自斃。1937年,巴金在抗戰(zhàn)的烽火中寫下《給山川均先生》一文。他義正詞嚴地說:“戰(zhàn)爭是違背了人類繁榮的法則的。所以鼓動戰(zhàn)爭、想用武力獲得一切的國民絕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許多國民繁榮過,但又消滅了。連強盛的羅馬帝國也有崩潰的一天?!比欢?,和平不會憑空而來,和平必須捍衛(wèi)。歸根到底,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讓和平理念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fā)芽,才能筑牢捍衛(wèi)和平的“思想屏障”,形成防止和反對戰(zhàn)爭的強大力量。這里的“人人”,當然不只是中國人民。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二戰(zhàn)前夕,一些國家彌漫著一種綏靖主義情緒,一味地乞求和平,天真地認為“如果他能給鱷魚以足夠的食物,鱷魚就會到最后才來吃他”,甚至為了自保不惜犧牲他國的利益。結果,割肉飼虎式的綏靖政策,非但不能滿足法西斯永不饜足的胃口,反而助長了他們膨脹的野心。殘酷的事實和戰(zhàn)爭的硝煙,喚醒了自由、正義、和平的力量,大家攜手跨進同一條戰(zhàn)壕,最終戰(zhàn)勝了邪惡,取得勝利。

  捍衛(wèi)和平需要遠見,捍衛(wèi)正義需要擔當,捍衛(wèi)尊嚴需要良知?!耙话俜N理論不如一份良心”。珍珠港上空“虎!虎!虎!”的偷襲信號,至今仍在提醒人們,縱容和綏靖只會養(yǎng)虎為患、自食其果。如果抱著冷戰(zhàn)思維、零和博弈等舊觀念不放,如果囿于一己私利,助紂為虐,不講道義,戰(zhàn)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會落在人類的頭上。

  “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zhàn)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蔽覀兝斡洑v史,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要捍衛(wèi)和平、警示未來。日軍的殘暴,給中國人民留下太多的仇恨和血淚,但我們沒有陷入失去理性的仇殺,沒有冤冤相報,以牙還牙。那些日軍俘虜可以證明,八路軍在野菜都吃不飽的情況下,讓他們吃上難得的白米飯。而在抗戰(zhàn)勝利后,有200多萬日軍家眷和“開拓團”成員滯留中國,全部受到優(yōu)待安置和遣返,有3000多名日本遺孤被中國人收養(yǎng),這也是歷史事實。這說明中國人民既有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的決心,也有化干戈為玉帛的寬廣胸懷。

  “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今天,作為地球村的公民,作為命運共同體的一員,每個人都有責任壯大和凝聚和平正義的力量,奮力驅走軍國主義、霸權主義、恐怖主義等思想霧霾,讓和平的陽光灑滿家園。(辛士紅)

責任編輯:王文宇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864184&encoding=UTF-8&data=ACu0OAAAAAcAAE5cAAAAAQAn562R54mi5o2N5Y2r5ZKM5bmz55qE4oCc5oCd5oOz5bGP6Zqc4oCdAAAAAAAAAAAAAAAwMC4CFQCMGKCxeDSnb1Qch_jeJAaBJ_WCpAIVAIqkXgnTqB5F75XDNiHx1ICS7bSk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864184&encoding=UTF-8&data=ACu0OAAAAAcAAE5cAAAAAQAn562R54mi5o2N5Y2r5ZKM5bmz55qE4oCc5oCd5oOz5bGP6Zqc4oCdAAAAAAAAAAAAAAAvMC0CFBed_qwJfSAKhw7Odd6Ez_nfgQk4AhUAkuLtofmRH0e3NQfDi05iNMTm73E.&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