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布龍同志走了近4年了,青海人民至今還記得他,不斷懷念他、講述他,從對他的追思中感受溫暖,獲得力量,繼續(xù)前行。尕布龍是不朽的。
這是一位身居要職30余年的基層干部,1971年的他就已經(jīng)是青海省委常委、省畜牧局局長。有人說,副省級還被視為基層干部,不多見!然而,說他是基層干部,又名副其實。
他有配車,可他的配車一直都是一輛破舊的吉普。車里什么都裝,農(nóng)具、草料、樹苗、干糧,送得最多的則是鄉(xiāng)親。據(jù)他的司機介紹,30多年來,僅他們從尕省長家護送到醫(yī)院就診的貧困農(nóng)牧民患者就有7000多人。而這些人大多數(shù)與這位干部素不相識。
他有工資,工資還高出別人不少。然而,他平時不敢多吃點肉,不敢多穿一件新衣服,但為了救助貧困農(nóng)牧民,他卻出手大方??吹侥撩窦乙回毴缦矗睦镫y受的他甚至把家里新一點的被子全部捆好送去。因此,他的工資總不夠花,生活只能一簡再簡。
他有分配的住房。奇的是,他寧要畜牧廳家屬院80平方米的4間平房,也不要住進安靜整潔寬敞的省政府大院。他說,住進省長樓,牧民來就不方便了。
尕布龍每次回家過年,都要為生產(chǎn)隊放幾天牧。他說,其實當一個牧羊人和當一個省級領(lǐng)導(dǎo),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唯一不同的就是牧羊人手里拿的是皮鞭,而省級領(lǐng)導(dǎo)手里是人民賦予的權(quán)力。
正是這一身不變的牧民味兒、泥土味兒,讓退居二線的尕布龍很快找到了一份喜歡的事業(yè)——上山種樹。西寧兩面光禿禿的南北山,硬是在他身先士卒的帶領(lǐng)下,10年間完成了4萬畝山地的綠化,種下4000余萬株樹苗,成活率高達80%,這是西寧1989年前40年間累計造林量的3倍。
種樹是一種功績,但真正被老百姓懷念的,還是種樹人身上的那種泥土味兒,那份鄉(xiāng)土情。有了這泥土味兒、鄉(xiāng)土情,就會依靠群眾,就會熱愛百姓,就會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就會把人民的疾苦當成自己的疾苦,就會把人民的事業(yè)裝在心中、扛在肩上。這才是基層干部該有的味道,也正是最美基層干部身上的味道。(光明日報評論員)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
已是最后一篇
-
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