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是法治的“元氣”
發(fā)表時間:2014-12-04   來源:人民日報

  練書法,臨帖需習(xí)“永”。永字八法,包含了漢字基本的筆畫和架構(gòu),若能寫出每一筆的精神,則功力渾厚,書法必成。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以“永”字的穩(wěn)健開頭,更是奠定了后篇揮毫中的波瀾壯闊、落墨處的細致精當(dāng),成就傳世的書法瑰寶。而在法治中國建設(shè)的恢弘篇章中,憲法就是在構(gòu)建國家的“永”字。

  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并經(jīng)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案通過,每年的12月4日被確定為國家憲法日?!皯椃〞r刻”成為人們計算盤點一年時光的新節(jié)點。憲法進行時,不僅誠邀人們研讀“母法”的“序章節(jié)條款”,仔細聆聽她的“擲地字鏗鏘”;更是向每一個人,推送了對憲法認知程度的無形問卷,成為一個掛在心頭、繞不過去的問句。

  其實,很多人第一次閱讀后就會發(fā)現(xiàn),憲法的魅力在于強烈的帶入感。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和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中既有“高大上”的國家政治安排,也有安頓社會民生重心、保障公民權(quán)利的款款暖意。通過憲法,人們會發(fā)現(xiàn)“成年子女有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wù)”,擁有至上的法律效力;會熟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chǎn)不受侵犯”,是對抗各種不法行為的“金鐘罩”;也能夠體會到,為了維護“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quán)利”,法官們在民族聚居區(qū)所面臨的挑戰(zhàn)與艱辛。人們能從憲法中找到并理解我們的生活映像,一種“原來你在這里”的感觸背后,是憲法給予公民的權(quán)利指南和力量支撐。

  然而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還未能與憲法實現(xiàn)完美并軌。究其原因,文本雖然“頂天”,但憲法意識仍未“觸地”。憲法的力透紙背,源自于至上的權(quán)威,更來自于實施過程中不斷增進的共識。只有讓憲法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可以感受得到的規(guī)范與實際利益,才能涵養(yǎng)人們對憲法的理解、認同與情感。每年的國家憲法日,正是這樣一個讓憲法走近民眾的重要契機。不論是“憲法課堂”還是“法院開放日”,以及其他各種生動的法制宣傳形式,人們怎么花費心思去準備這一天,都不為過。在法治的氧氣中浸潤久了,自然就會對“空氣稀薄”很介意,也才會更加明白,憲法就是法治生活的“元氣”,少此“元氣”則無法治生活的精氣神。

  實踐中,守住法治生活的“元氣”,需要每個人的力量。對于公民個人來說,培養(yǎng)憲法意識和精神,就是對憲法和法律的尊崇不違,對自身和他人憲法權(quán)利的堅定關(guān)切,并將法治變成一種內(nèi)心信守和生活方式。而國家公務(wù)人員對待憲法的態(tài)度,則更為重要。有統(tǒng)計顯示,我國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guī)、100%的行政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都是通過行政機關(guān)加以貫徹實施的。國家公權(quán)力是否能切實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保障和維護公民權(quán)利,將直接關(guān)系到憲法認同感的形成和鞏固,成為民眾最有深切感受的法治溫度。

  哲學(xué)家說,那些銘刻在公民內(nèi)心的法律,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當(dāng)憲法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向憲法宣誓的誓言外化于行,我們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法治脈動和互動,會為憲法中的光榮和夢想續(xù)寫新篇。(黃星)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zé)任編輯:章 馳
相關(guān)報道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26393&encoding=UTF-8&data=ACN_eQAAAAcAAE5cAAAAAQAe5a6q5rOV5piv5rOV5rK755qE4oCc5YWD5rCU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B5KbnTaIX_B6jFcYWXGFmexJmgKAhRrw5bZbOMqe_wuqWeFn1Jmwee19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26393&encoding=UTF-8&data=ACN_eQAAAAcAAE5cAAAAAQAe5a6q5rOV5piv5rOV5rK755qE4oCc5YWD5rCU4oCdAAAAAAAAAAAAAAAvMC0CFF_B9wX7YcfcDSNdacXsR_f7j_OCAhUAkZXFa02PYfwtbBSBHFgtlCjEzqU.&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