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是全球出境旅游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據(jù)統(tǒng)計,2013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shù)達9818萬人,2014年這一數(shù)字預計將破億。國人走出國門,領略的是異域風光,展示的也是中國形象。然而近年來,中國旅游者的形象卻不那么盡如人意。一則則報道國人不文明行為的新聞傳回國內(nèi),勾勒出了一幅國人在境外失態(tài)的“浮世繪”:國內(nèi)一演員在太平洋潛水撈出了“中華”煙盒、埃及的歷史古跡上出現(xiàn)了漢字的“到此一游”、中國旅客在國際航班上斗毆導致飛機返航等等。這些行為,讓每個看到報道的國人都感到尷尬汗顏。 一兩個個體行為,聚合起來容易被人貼上群體的標簽。因為個體的表現(xiàn),讓“中國游客”似乎成了一個特殊群體,需要“私人定制”的服務:有的地方豎起了中文的“請勿喧嘩”標語,一些場所的工作人員用漢語喊出了“請排隊”,某些酒店也劃出了中國游客特定的用餐區(qū)域等。這些情形有些屬于境外居民對中國游客進行類型化看待的誤解,但國人更該反思的是,中國游客為何容易給人一種禮儀欠缺的直面觀感?中國游客對異域風俗的漠視和對自身習慣的堅持,為何到哪都能“驚起一灘鷗鷺”? 不可否認,國人旅游文明素質的提升同中國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仍不相稱,文明素質的提升需要的是內(nèi)化于心的堅持和外化于行的踐行。2013年付諸實施的旅游法,對文明旅游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如何制定更加嚴格、更具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來約束不文明行為,尚有許多工作要做。相比韓國等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對出境旅游者進行禮儀培訓,我國仍缺乏系統(tǒng)的出境游教育培訓規(guī)劃。 更關鍵的是,由于多數(shù)旅游行為并不觸犯強制性規(guī)范,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覺自律。因此,除了普遍提高公民素養(yǎng),出境旅游者更應有作為“中國形象大使”的意識和擔當,要意識到“小我”之外還有一個“大我”的存在,認識到自己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用禮貌的言行舉止去收獲真誠的歡迎,而不是靠一擲千金的闊氣,來博取國外商家表面的喜愛。 每一個中國人在境外的表現(xiàn),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國民在境外是否受人尊敬,決定著旅游商務等活動是否順利,代表的是中國的國家形象,也事關國家軟實力的強弱。每個出境旅游者都應該是中國形象大使,要用文明得體的行為,代表中國遞出一張展示優(yōu)秀文化的精彩名片。(王子墨)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尊重文明多樣性 守護文化民族性
已是最后一篇
-
尊重文明多樣性 守護文化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