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瘦身”從古詩開始?
發(fā)表時間:2014-08-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fā)現(xiàn):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不僅刪除了舊版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新聞晨報》8月26日)

  在中國,語文課本的變化、高考作文的轉(zhuǎn)身,往往都能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這大概既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耕讀傳統(tǒng),更重要的是,也許我們已潛移默化地達成一種共識:漢語言文字,就像時下的道德議題一樣,早已令人百感糾結(jié)。這份糾結(jié),是“聽寫大會”等電視節(jié)目紓解不了的,也是漸次回溫的全民閱讀率安撫不了的。就像上海的一年級語文教材,其實離大多數(shù)人很遠,但各持己見時,好像它就是居家的柴米油鹽。

  小學語文教材“瘦身”從古詩開始,此般舉措,合適嗎?所謂擔心,無非是些很古老的文學邏輯:譬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又譬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樣看來,詩文都拋棄了,這也算數(shù)典忘祖了。不過,很少有人細究一下,“書讀百遍”,當真就真義了然嗎?再說了,教材里少了幾首詩歌,并不代表教輔里就沒了,文學欣賞課里就一并刪了,更不代表家長的手機APP里也消失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詩文閱讀傳統(tǒng)與趣味,如果全部承載在幾十頁薄薄的教材上,這是何其荒唐和悖謬?

  語文教材亦如這個年代,總是也要向改革尋找生力。經(jīng)濟都能進入“新常態(tài)”,因時而變的語言文字,有什么理由因循守舊呢?要不要刪除古詩或者怎么去刪除,這是見仁見智的議題。但有幾點是肯定的:一是語文教材,不能太端著架子,總要有點血氣、有點溫度。就像作家葉開在日前的“語文教育路在何方”論壇上所說的,“現(xiàn)行小學語文課本中還是有不少無趣的內(nèi)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需要閱讀的動物題材小說卻一篇都沒有”。有什么,沒有什么,不能任由教材設(shè)計者閉門造車。二是社會對語文改革,還是要多點寬容與理解。語文教育,也是百花齊放,自然就要容得下百家爭鳴。這是很吊詭的一件事:你刪了古詩,有人說“8首古詩誦讀并不難,讀來朗朗上口,很受學生歡迎”;你要是不刪,又說課本太厚,為什么不減負——那么,教育部門該往左還是向右?有一點是肯定的:語文教育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誰也不能指望一個學期的課本包羅萬象,更不能指望幾篇課文奠定一個人一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客觀而言,社會對語文細節(jié)的關(guān)注,自當辯證視之:一方面,母語教育本就具有“培根固本”的特性,往大處說,“倉稟實而知禮節(jié)”,經(jīng)濟發(fā)展了,自然需要叩問本心;往小處說,這是中國教育“重理輕文”的轉(zhuǎn)身,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開始被社會所重估。另一方面,這種過度關(guān)注,恰恰也是“語文教育社會化”孱弱的印證。家庭沒有讀詩與朗誦的習慣,社區(qū)沒有看書與分享的空間,剩下的,唯有指望學校語文教育“鐵肩擔道義”。這恰恰是語文教材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的根源。

  有人說,時代需要滋養(yǎng)性靈的語文。古詩的來來去去、現(xiàn)代文的刪刪改改,總是摸著石頭過河。多一份耐心,多一些理性,語文改革才會真正貼近過去與將來,才會懂得因循真善美而思考與發(fā)聲。(鄧海建)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桑小婷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41742&encoding=UTF-8&data=ACCuLgAAAAcAAE5cAAAAAQAk6K-t5paH4oCc55im6Lqr4oCd5LuO5Y-k6K-X5byA5aeL77yfAAAAAAAAAAAAAAAvMC0CFGVMrSACjKrZwC5vW83ZFeBXFX1xAhUAjjvAbAni3H8W7KBGR_x50-dOHi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41742&encoding=UTF-8&data=ACCuLgAAAAcAAE5cAAAAAQAk6K-t5paH4oCc55im6Lqr4oCd5LuO5Y-k6K-X5byA5aeL77yfAAAAAAAAAAAAAAAuMCwCFA_DHUxXIRGwMWbmvf_n2QycAbP7AhR-s7xwFcR07jAZ78yo-oP8qV0TW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