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老爹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
蘇敏

  

   我的老爹,是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初期從山東榮成老家來到新疆石河子兵團支邊的。從十八歲年輕力壯大小伙子進疆,直到六十歲退休回到榮成,在新疆一干就是四十年。這四十年里,老爹和媽媽成家、立業(yè),把我們家姐妹三個在新疆培養(yǎng)長大。跟那個年代千千萬萬個支邊青年一樣,老爹老媽真正是實現(xiàn)了“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兒孫”。

  如今已經(jīng)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在跟我們津津樂道起他年輕時代的“崢嶸歲月稠”的時候,還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活著干、死了算,一天不死一天干”。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信奉的人生哲學(xué),可以說伴隨了他整個年輕時代。

  我們這些做孩子的每每聽到老爹念叨起這句話,有時候覺得很“暴力”,用我們榮成話說,真是彪。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聽到老爹講起年輕時代的呱時又提起這句話,看到老爹臉上那興奮的表情,和眼睛里灼灼的目光,仿佛整個人都煥發(fā)著一股青春氣息的時候,又覺得這句話很強大、很給力,覺得這個五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身上還蘊藏著巨大的生命活力。這個是我們這些做孩子所喜聞樂見的,因為看到老人家雖已年屆古稀,但仍然精神昂揚、狀態(tài)十足,我們心里覺得無比安慰,就又無形中對這句話產(chǎn)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敬意和好感。

  老爹年輕時候從團場商店的小采購員憑著那一股子拼命精神,一路干到了商店經(jīng)理。年富力強時候的他,曾經(jīng)被他的同事起綽號叫“拼命三郎”。就是這個“拼命三郎”,為了給全團的干部職工家屬采購到一點價廉物美的生活物資,萬里迢迢,走遍內(nèi)地大江南北。為了一公斤便宜一分錢的蕪湖大米,步行上百公里,貨比三家。為了拉點便宜西瓜,帶著一臺“大解放”夜行四百多公里去獨山子拉西瓜,結(jié)果翻車在回獨山子的路上,被成噸的貨斗差點砸死。為了把駕駛室讓給年長的同事,他自己爬到西瓜頂上,翻車時老爹的頭就離翻扣過來的貨斗只有幾公分,是翻滾的西瓜救了他一命……類似這樣的險境,在走南闖北的老爹身上出現(xiàn)過了很多次。老爹也是福大命大,屢屢從死神手里把命撿了回來。

  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做采購員的他,本來是最有機會為自己家里的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弄上點便宜食品、便宜布匹的。可是我們卻很少從接連出差在外好幾個月后風(fēng)塵仆仆歸來的老爸的行包里,找得到屬于家里幾個孩子自己的好吃的,哪怕是一塊糖。時間長了,我們姐妹幾個也都習(xí)慣了,爸爸的包里永遠都是公家的東西,沒有自家孩子的份。

  有這樣的老爹,我的媽媽也變得無比強韌,家里家外的事一肩挑,因為她的丈夫整個把人都奉獻給了工作和單位,家里實在指望不得。媽媽在說起爸爸的經(jīng)歷時,總是用嗔怪的語氣說“那有什么辦法,那個時候的人都一樣,‘活著干、死了算,一天不死一天干’啊,誰讓你爸是黨員?”這樣云淡風(fēng)輕的評價,蘊藏了多少對生活的隱忍和期盼、對丈夫的支持和理解,這一點,一直到我長大以后才慢慢體會得到。

  “活著干、死了算”的精神,說到底就是“奮斗”的精神。這是一種帶有更多本土風(fēng)味的豪邁,和一股子無比正宗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在老爹年輕時的那個時代,是鐵人精神、王進喜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的時代。爸媽這樣的升斗小民,握著拳頭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時的那一刻,也許并沒有想到自己的命運就和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最重要的東西連接起來了。正是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履行和傳承的這些精神,曾經(jīng)支撐起一個國家的整體氣象,一個民族的群體意識,也支撐起他們自己生命的意義。這個意義,已經(jīng)穿越時空,從他們那一代人心里,流淌到了我們這一代心里。如同強大的生命基因,用它不可思議的力量在晚生后輩身上做著強韌的表達,這個基因的表達,恐怕是任何力量都奈何不得的了吧。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wǎng)立場。如有轉(zhuǎn)載,請標(biāo)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年終策劃:一言一瓦 聚沙成塔
  2. 車輪上的文明 | 司機 80年代最受歡迎的職業(yè)
  3. 企業(yè)長盛不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