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孝行,聞于鄉(xiāng)里”:追溯包氏門風
馮德利

紀錄片《千年包公》觀感系列三 

 

    古城廬州,今之合肥,洗盡歲月鉛華,還原于今人眼前的,是那古樸敦厚的城墻和平實厚重的文化遺存。在這里,關于包公,有著諸多婦孺皆知的故事與傳說,在人們心里,他已不只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普通公務員,即便是一名高官,也已褪盡其應有的平凡之色,而是集眾多期盼與理想的化身,成了穿越千年的精神寄托。這,便是包公,百姓心中的一尊神靈。

  世上的神,都是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的。而對于包公這樣神一般的人物,卻有著與其后來種種傳奇相呼應的成長基礎,這就是家風。這是包公之所以成為包公所特有的家風傳承。

  好的家風,可鍛造清風般的品格?,F(xiàn)代人對于家風的認識可能有所弱化,但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是客觀的,甚至于是決定性的。好的家風,不一定要求都是書香世家,但對于傳統(tǒng)美德、傳統(tǒng)價值觀的傳承則是共通的,即便是一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民,也一定知道廉明乃為官之本、仁孝乃百善之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肚臧烦尸F(xiàn)給我們的,是一個有著良好家風傳承的青年才俊,從包拯自幼“挺然若成人,不為狎戲”的成長經歷中不難看出,包公自覺修身、嚴于律己的品格由來已久。

  管窺見豹,一葉知秋。包公的青少年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明顯,從他像個小大人似的拒赴富人宴即可略見一斑。那時,他寄住在一處僧舍,每天上學都要從一戶富人家門前經過?;蛟S是出于對包公勤學聰慧的喜愛,更或者是對青年學子的關心,富人發(fā)出邀請,宴請包公和一位李姓同學。這在一般人眼里,無疑是很受用的待遇,李同學就表現(xiàn)得很興奮,樂滋滋地意欲相邀前行。但包公卻不為所動,只是默默地寫他的文章、看他的書??茨抢钔瑢W一臉失望和不解,包公平靜地說,我們今天發(fā)奮讀書,就要想到他日考取功名做官之時,今天接受了富人宴請,他日為官鄉(xiāng)里又怎么和他們打交道呢?

  這種自小就表現(xiàn)出的成熟與謹廉之風,與他一貫所受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包公的父親包令儀就是一位政府官員,在包公很小時就告誡他,唯有勤奮讀書才能報效國家,唯有做到忠孝廉才是治心之本、為官之道。如果說忠、廉之追求,體現(xiàn)了仕途上的人生目標,而對于孝,則完全局限于一家之隅??v觀包公的一生,孝的本色與對于忠、廉的追求一脈相承,他把對母親的愛與尊重,和他日后為官時對百姓的關心厚愛融為了一體,視百姓為親人,待百姓如父母。正是這種仁愛之心常存,才使他自覺做到清心、愛民、廉潔、忠義,才顯得自然而然、發(fā)自內心,并能夠一以貫之。

  包公的孝行,不只是簡單意義上的善待雙親,用今人標準而論,則是以犧牲巨大的政治生命為代價。母親不愿隨他去外地任職,他便毅然辭官,這一辭就是10年,歐陽修贊嘆其“少有孝行,聞于鄉(xiāng)里”。于今人的啟迪作用在于,在家孝順父母、品行端正,必然家風正、行為端,長此以往,必定有助于塑造清正廉明之政治品格。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薄扒逍摹笔菍Φ赖碌囊螅爸钡馈眲t是為官為政的哲學,包公做到兩者的完美結合。將鏡頭前移,我們能夠看到他受到父親包令儀從政生涯的耳濡目染,從小就懂得報效國家的人生大義。往后,便是與恩師劉筠的相互支持與共勉。這些外在的因素,對于包公精神品格的形成至關重要,而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更是后人應該學習借鑒之處。

  包公身已遠去,而其精神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江淮大地乃至中國人的心中。不只是他的故鄉(xiāng)小包村的村民感到這份榮光,我們豈能不感同身受這份閃耀的歷史文明呢?在感喟憑吊懷念尊崇等多種情感的交叉之中,我們享受到亙古不變的精神饋贈,那就是從千年之外拂面而來的一股清風。這股清風,便是出于純正家風所造就的清心直道品格,其價值歷久彌新。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wǎng)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年終策劃:一言一瓦 聚沙成塔
  2. 車輪上的文明 | 司機 80年代最受歡迎的職業(yè)
  3. 企業(yè)長盛不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