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新中國成立以來,涌現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不計其數,焦裕祿的知名度可以列入最高的幾個。中國人熟悉焦裕祿,一是通過穆青寫的發(fā)表于1966年《人民日報》上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是通過拍攝于1990年由李雪健主演的故事影片《焦裕祿》。一篇通訊和一部電影,已經把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的形象深深地鐫刻在人們的集體記憶中。
用長篇小說的形式再次書寫焦裕祿,還有沒有必要?這是我們面對由何香久創(chuàng)作、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焦裕祿》時,不由自主產生的疑問。當我們眼含熱淚,讀完這部長達40萬言的長篇小說后,我們感到了生發(fā)于心底的深深的震撼。我們震撼于焦裕祿的人生原來是如此豐富,我們震撼于長篇小說這一文學體裁具備的無與倫比的巨大容量和表現力。必須首先指出,《焦裕祿》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個英雄的少年焦裕祿,一個足智多謀的青年焦裕祿,一個忠誠堅韌的焦裕祿,一個普普通通的擔任著人子、人夫、人父、人友角色的焦裕祿。
小說從焦裕祿16歲那年開篇。此時,國家被外敵侵占,焦家家道中落,少年焦裕祿的眼前一片迷茫。打柴歸村的焦裕祿遭到一鬼子兵的惡意挑釁,他被迫反抗,殺了鬼子兵的狼狗,又把鬼子兵扔進了山澗。焦裕祿被當成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嫌疑人抓進了監(jiān)獄。焦父不堪忍受無望的生活選擇了自殺。焦母葬夫賣地去贖兒子,兒子卻被送到東北撫順做了挖煤的苦役。在撫順煤礦,不堪忍受日本人欺壓的焦裕祿怒殺日本監(jiān)工,在工友老洪的幫助下,21歲的焦裕祿逃回了山東博山老家。老家呆不下去,焦裕祿只好南下蘇北給人當長工。
這就是少年英雄焦裕祿。他的這些遭遇,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很有代表性。
抗戰(zhàn)勝利了,返鄉(xiāng)的焦裕祿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跟著共產黨走。從1945年秋到1953年春,焦裕祿由一個農村青年,成長為一名年輕的團地委第二書記。這些年,國家經歷了政權更替,年輕的焦裕祿在建立新中國、鞏固新政權中屢建奇功。為配合山東野戰(zhàn)軍粉碎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焦裕祿和他的戰(zhàn)友們深入敵后搞過情報;為支持淮海戰(zhàn)役,焦裕祿參加了淮河大隊南下河南,開始了遠離家鄉(xiāng)干革命的征程;為維護河南尉氏大營區(qū)的安寧,焦裕祿獨自闖過匪穴,兩放土匪黃老三,最終徹底根除了一方匪患……
這就是那個足智多謀的青年焦裕祿。從他身上,完全可以看出中國革命勝利的必然性。
1953年,新中國進入了一個大建設的時期。組織上一聲令下,已經有縣團級職務的焦裕祿二話不說,帶著全家離開了城市,去洛陽郊區(qū)擔任新建大工廠洛陽機器總廠的團總支書記。在這樣一個工廠里,焦裕祿一干就是9年。他像一塊磚、一顆螺絲釘一樣,一會兒被放到車間當主任,一會兒被擰到調度科當科長。1962年,中央決定大力發(fā)展農業(yè),一紙調令,焦裕祿又帶著全家回到尉氏縣,擔任縣委副書記。此時,當年他離開尉氏時的區(qū)財政助理,已經擔任縣長職務了。
這就是那個忠誠堅韌的焦裕祿。從這個焦裕祿身上,我們一眼就能看到雷鋒的影子。正是因為那個時代中國共產黨有無數個像雷鋒和焦裕祿這樣甘做螺絲釘的人,這個黨領導的國家,才打下了后來復興的堅實基礎。
焦裕祿任蘭考縣委書記的一年半,是他生命的華彩樂章。他用42年人生的最后一年半,自然而然變成了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他的這段人生歷程,中國人已經非常熟悉。需要指出的是,在這部小說里,這個時期的焦裕祿還是與穆青的通訊和故事片《焦裕祿》中的焦裕祿,有著不同的展現。小說中這個時期的焦裕祿,形象更加鮮活,血肉更加豐滿,心靈更加深邃。這是因為小說用了很多的篇幅,詳盡描繪了焦裕祿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友的生活狀態(tài)。
長篇小說《焦裕祿》是一首感天動地的生命交響曲,因為它的出現,讓我們已經熟知的英模人物焦裕祿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起來了,同時也更加可信了。這部小說中的很多段落,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它的出現,為英模類傳記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樹立起了一個新的標桿。我們真誠地希望廣大讀者,能通過這本書,再次認識焦裕祿。 (柳建偉 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作家)
- 上一篇:
-
科學總結歷史 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
已是第一篇
-
科學總結歷史 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
- 下一篇:
-
解讀中國道路的“密碼”
已是最后一篇
-
解讀中國道路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