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土鄉(xiāng)婦女手兒巧 鞋墊上也能“開鮮花”
發(fā)表時間:2016-02-21   來源:新華社

    2月19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遜讓鄉(xiāng)武勝溝村的劉秀蘭老人在家中繡制鞋墊。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2月19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遜讓鄉(xiāng)武勝溝村的劉秀蘭老人(右)在家中向兒媳傳授針法技巧。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2月19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遜讓鄉(xiāng)武勝溝村的劉秀蘭老人在家中繡制鞋墊。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新華社西寧2月20日電(記者馬千里 龐書緯)農(nóng)歷大年初十二,青海農(nóng)村年味正濃。在群山環(huán)抱中的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遜讓鄉(xiāng)武勝溝村,一大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紛紛匯聚到村文化廣場。

  鄉(xiāng)親們一邊觀看歡天喜地的社火表演,一邊仔細(xì)欣賞別開生面的“婦女繡品交流展”,廣場四周掛滿了100多幅本村及臨近蘭家村、遜佈村土族婦女的刺繡作品,這些繡在門簾、枕套、襪底、鞋墊、床罩上五顏六色十分鮮艷的精美繡品,吸引了不少村民駐足觀賞。

  在眾多作品中,一幅用27雙刺繡鞋墊拼成的“中國夢”圖樣格外顯眼,嬌艷欲滴的牡丹,栩栩如生的梅花,喜慶祥瑞的藕生蓮花,美輪美奐的作品仿佛讓人走入花的海洋。村民劉秀蘭向來往的鄉(xiāng)親們講解著作品的由來。

  “原計(jì)劃拼一個福字,可娃娃們說‘中國夢’寓意好,因?yàn)槊總€人都夢想著更好的生活?!眲⑿闾m說。劉秀蘭今年63歲,從十五六歲開始,她就跟隨母親學(xué)針線活。“我們土族有‘添箱’的風(fēng)俗,也叫‘抬針線’,是說姑娘出嫁的時候,要在陪嫁的箱子中放上自己繡的東西,送給婆家的長輩。鞋墊、門簾、枕套、襪底、香包、針包啥的都有,主要是給婆家展示自己心靈手巧?,F(xiàn)在的年輕人雖然少有了這些手藝,但這個習(xí)俗卻一直保留了下來?!眲⑿闾m笑著說。

  作為青海獨(dú)有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土族刺繡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是獨(dú)具青藏高原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

  走進(jìn)劉秀蘭溫暖的家中,客廳正面墻上是一幅“迎客松”十字繡,家里繡滿鮮花的門簾、臥室里五顏六色的被罩、土族色彩濃郁的掛件都出自她和兒媳之手。兒媳王春秀告訴記者,家里新房是2015年花費(fèi)近10萬元修建的,不僅家具全新,而且安裝了地暖。

  在家中,炕桌上擺滿了她最近新繡的十多雙鞋墊,劉秀蘭坐在炕上一邊繡花一邊介紹,無論是牡丹、梅花還是蓮花,花瓣從里到外,至少呈現(xiàn)出三四種不同的色彩,針腳要細(xì)膩,手感要平滑。

  “光針法就有平針、鉤針、倒鉤針、挑針、撩針、掇針等七八種,繡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扎針、走線手上必須控制好松緊,這樣繡出來的東西,摸上去才不扎手。”劉秀蘭說。

  劉秀蘭的娘家,在距離武勝溝村30公里外的本縣青林鄉(xiāng)白土牙合村,上世紀(jì)70年代初嫁到了武勝溝村。她回憶,那時候全家住的是土坯房,一年到頭吃的是豆雜面,經(jīng)常連飯都吃不飽,即使有繡花的手藝,由于沒錢買布、買線,平時也少有施展的機(jī)會。

  “偶爾繡個花,老頭子還罵‘這東西能吃還是能喝’?!眲⑿闾m說,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生活的改善,她才重新拿起了針線,這幾年家里的條件越來越好,衣食無憂,她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繡品的制作中。

  劉秀蘭告訴記者,做繡品特別是繡鞋墊,先要畫出花紋圖案,然后才開始一針一線地繡。做一副鞋墊,需要四五天時間。“心中有花,手下才能有花。每次我都是自己畫,自己剪,自己繡,用什么顏色心里也要有數(shù),光紅色就有大紅、桃紅、粉紅、紫紅、橘紅、棗紅十幾種,桃紅還分白桃紅和深桃紅?!?/p>

  “繡好的繡品和鞋墊一般都是給親朋好友家出嫁姑娘‘添箱’用,或者走親訪友作為禮品?!眲⑿闾m說,如今,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只有中老年人留在村里。全村900多口人中,農(nóng)閑時經(jīng)常做刺繡的婦女有七八十人。

  據(jù)遜讓鄉(xiāng)鄉(xiāng)長陳桂花介紹,為了讓古老的土族刺繡藝術(shù)得到傳承,該鄉(xiāng)從2015年開始,每年至少舉辦一期傳統(tǒng)刺繡培訓(xùn)班。

  “現(xiàn)在鄉(xiāng)里每年臘月、正月和三八婦女節(jié)前后,都會組織繡品展,鼓勵土族婦女展示自己的‘老手藝’‘老物件’,希望將來能依靠‘農(nóng)家樂’旅游,把土族繡品做成旅游紀(jì)念品,傳承土族文化,增加農(nóng)民收入。”陳桂花說。

  如今,劉秀蘭和老伴及大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在她的指點(diǎn)下,兒媳也喜歡上了刺繡,打工之余兒媳王春秀經(jīng)常和婆婆一起飛針走線,劉秀蘭高興地說:“她有文化,學(xué)起來特別快,但是要說精工細(xì)作,還是差點(diǎn)火候。”孫女趙海玲已經(jīng)17歲了,在縣城念高二。

  “現(xiàn)在的娃娃們學(xué)習(xí)任務(wù)重,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學(xué)針線活,我希望趁著眼睛還好,給孫女把‘添箱’的東西都繡好,等孫女出嫁的時候用,也算是奶奶留的一點(diǎn)念想?!眲⑿闾m說。

責(zé)任編輯:梁 海燕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jì)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yàn)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57852&encoding=UTF-8&data=ADAvXAAAAAcAACLoAAAAAQBJ77yI5paw5pil6LWw5Z-65bGC77yJ5Zyf5Lmh5aaH5aWz5omL5YS_5benIOmei-Weq-S4iuS5n-iDveKAnOW8gOmynOiKseKAnQAAAAAAAAAAAAAALjAsAhQdHh-tjFKgZZ0zvBMiYPskZGbo6gIUXd23efU5bOH7eazjppL2wp0ZzQs.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57852&encoding=UTF-8&data=ADAvXAAAAAcAACLoAAAAAQBJ77yI5paw5pil6LWw5Z-65bGC77yJ5Zyf5Lmh5aaH5aWz5omL5YS_5benIOmei-Weq-S4iuS5n-iDveKAnOW8gOmynOiKseKAnQAAAAAAAAAAAAAALzAtAhUAhJ17yQzaSM_2_OU1H0BnJXYy8X8CFCu4dyVwl-FDZzeq6h80jcry-zEC&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