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各方出力 持续给力 推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中国文明网

精准发力 各方出力 持续给力 推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发表时间:2025-01-09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辽、吉、蒙三省交界,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面积3121.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农村人口24万,占比75%。

  2023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目标,纵深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小切口”推动文明风尚“大变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上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位推动,下好“一盘棋”。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将移风易俗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事项,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攻坚项目协同推进。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按季度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情况,分析研判现状,及时破解难题,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出真章、见实效。二是突出统筹推进。确定“市委主导、乡镇主责、群众主体”的工作原则和“整体推进、稳步实施、综合施策”的工作思路,建立市、乡镇(街)、村三级联动机制,构建起职责明晰、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增强工作推进的系统性和操作性。三是科学建章立制。制定印发《双辽市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等10余个文件,提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正向引导准则,明确婚丧喜庆每桌菜品烟酒总价不超过300元、车辆不超过10辆和一事宴请一天一餐、赴宴一家一人、礼金不超过200元等标准,并将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纳入乡镇(街)党工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综合考评体系,促进有效落实。

  二、强化宣传,算好“一笔账”。一是善用理论平台。依托“理响双辽”“流动党校进家门”“小院党课”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围绕移风易俗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推动移风易俗观念家喻户晓。二是巧用宣传阵地。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媒体、文化墙等阵地平台广泛宣传,与群众讲情讲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开展各类文艺活动167场,组织志愿者、文艺轻骑兵开展“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我先行”等主题活动600余场次。发放宣传册、倡议书7万份,市乡两级制作《大操大办不值当》《升学不“厌”请》《私奔》等短视频78个,播放总量240余万次,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妙用“算账”手段。开展“书记帮你算算账”文明实践活动,挨家挨户为群众算账,讲清楚大操大办,不仅“亏本”,还直接影响下一代价值观,造成“双重损失”,以此促动群众反思。全年有效劝导各类“余事不办”3500余件,农村家庭随礼年均支出减少约5000—10000元。

  三、因地制宜,激活“一张网”。一是坚持自我约束。全市190个村实现一约四会全覆盖,一村一约,因村施策,支持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较真碰硬,定期张贴红黑榜。全市曝光违反村规民约的人和事5件,发挥了很好的反向约束作用。二是坚持自我服务。各乡镇(街)统筹利用现有场所或委托有意愿的私营饭店,建立“移风易俗大食堂”,统一红白事办理标准和流程,为村民需求找到出口。全市10家“大食堂”累计承办宴席386场,共节约费用约116万元。三是坚持自我管理。通过“支部引领、屯组推动、十户联动”的办法,全市721个网格形成屯屯有人抓、户户有人管、处处有人盯的治理网络。建立了158个道德银行,将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纳入道德银行积分,月评选、季表彰,转化“无形引导”为“有形兑换”,目前已兑换商品12600余份,让群众在移风易俗中有真感受、得真实惠。举办集体“升学礼”64场,形成了“小卡片撬动基层大治理”“同心·易俗”“排查一万步、暖心一杯茶”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四、齐抓共管,打好“一套拳”。一是坚持合力攻坚。市委宣传部统筹规划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把好脉、找准症,提高施策的针对性和措施的操作性。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人大、市政协、市教育局等8部门分条线制定相应措施,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的格局。二是紧盯“关键少数”。市纪委监委紧盯中、高考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对734名有子女升学的公职人员开展约谈提醒。组织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等群体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顶风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依纪依法处理1人,点名道姓曝光,起到了有效震慑作用。三是突出典型引领。全市评选最美家庭102户、“干净人家”1470户、“双辽好人”78人,评选表扬“移风易俗先进村”“弘扬新风好理事”“余事不办好村民”等7个方面的正面典型3265个,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市移风易俗工作再上新台阶。(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刘明)

【责任编辑:高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