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泉
發(fā)表時間:2011-06-10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6月9日電(記者 朱旭東)他,曾經是個苦孩子,曾經是名軍人,曾經是名信訪局長。正是在這個號稱“機關第一難”的崗位上,整整工作了26年,他用心傾聽群眾的呼聲,用情溫暖受委屈的心靈,用智慧和毅力對抗那些給百姓帶來冤屈和不公的各類勢力和人物,用正氣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張云泉1948年6月出生在江蘇省如東縣的一個漁民之家,因為多年戰(zhàn)爭,當時的中國千瘡百孔,他同樣面對缺衣少食的生活現(xiàn)實,從小吃盡了生活之苦。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跟隨大人在海邊的沙灘里揀海貝了,10歲不到就跟父母下海捕魚、岸上種田,干的是苦力活,住的是茅草房。

  經受了不蔽風雨的歷練,體味過含辛茹苦的生活,張云泉在大風大浪中練就了過人的膽量和體力。1969年,21歲的他因為身體及各方面條件突出,被選拔到新中國第一代導彈快艇上服役,守衛(wèi)祖國的海疆。

  復員后,張云泉1983年被安排到泰州市信訪局工作。由于好學且為人真誠、辦事認真,張云泉多次被評為先進,職位也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1984年張云泉被任命為泰州市(縣級)信訪局局長;1996年,任地級泰州市信訪局副局長;1998年12月任泰州市信訪局局長;2001年10月,任泰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兼任信訪局局長、市軍轉干部專門工作辦公室主任;2007年當選為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江蘇省委委員;2009年8月從江蘇省信訪局巡視員崗位退休。

  人不傷心不落淚,人無難事不上訪,這是張云泉工作多年的一個深刻體會,因而上訪百姓都成了他生活和工作中的牽掛。他有一個活頁記事本,每個需要幫助的人和事他都記在上面,幫助好一個,就扯掉一頁。26年里,他已經記不清幫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扯掉了多少頁。他的同事提供的數(shù)字,足以說明他的工作量:平均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每年批閱落實人民來信2000多封,接待群眾2000多人次……

  為了幫助上訪群眾解決問題,張云泉常常要跑好多冤枉路,受好多冤枉氣,而在處理多件上訪事件過程中,身上也留下了很多傷痕——因為上訪對象的不理解,張云泉的腿上留下了十多處踢傷的痕跡,胸前留下了七八處抓傷的疤痕,一根手指被咬得露出骨頭而不能靈活彎曲,左眼被打成重傷留下殘疾……

  張云泉常說,為了化解社會矛盾,黨員干部就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能夠迎難而上,到現(xiàn)場處理一般人不愿處理的難事、煩事和窩囊事,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冤枉氣。只有放得下架子,撲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才能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感情,才能換來社會基層的政治穩(wěn)定。

  因為自己的付出而讓人民群眾有發(fā)自內心對共產黨的感情,讓張云泉享受了最幸福的回報。他說:“信訪工作,說到底就是黨的群眾工作,就是要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連心橋’,我就要當好‘連心橋’上的一塊磚。我最大的滿足,就是讓人民群眾從我們身上看到共產黨好!”

  鏈 接

  ■電影《情暖萬家》

  由八一電影制片廠與央視電影頻道合拍的以張云泉事跡為原型的影片《情暖萬家》,從藝術的角度反映了一位信訪局長以自己的真情付出溫暖千家萬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感人至深的人民公仆形象。該片故事生動、人物豐滿、風格樸實,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是一部弘揚時代主旋律、唱響人間正氣的藝術精品。該片由王戈洪編劇、陳健導演,主人公由在電視劇《亮劍》中有過精湛表演的李幼斌扮演,女主角為宋春麗。(光明日報記者 王逸吟整理)

責任編輯: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