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
發(fā)表時間:2014-12-30   來源:光明日報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高度的內(nèi)在一致性。新時期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可以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精神動力和新的載體,為民服務,依靠人民,務實重干,勇于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以“作風建設(shè)永遠在路上”的勁頭,形成貫徹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

  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將《愚公移山》寓言升華為愚公移山精神,指出共產(chǎn)黨這個“愚公”只有感動人民大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兩座大山。毛澤東通過愚公移山蘊含的樸素道理要求全黨放手發(fā)動群眾,走群眾路線,這是愚公移山精神與群眾路線的首次結(jié)合。愚公移山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具有許多共同之處:

  根本出發(fā)點。太行、王屋二山造成的“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是每個居住者的困擾,出入順暢是每個人的期許,走出大山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也是眾人的期盼。因此,愚公提出移山建議后其他人便“雜然相許”。移山是眾人利益所在,愚公首倡移山且做好了世代努力的準備,表明愚公是為大眾謀利益而非為一己謀私利。

  一切為了群眾,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精兵簡政、開展大生產(chǎn),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土地改革,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時期的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以及當前的全面深化改革、反“四風”,我們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就是為了造福人民,我們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帶領(lǐng)人民實現(xiàn)其根本利益。正所謂“與民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民共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如果打著為了群眾的幌子變相謀取私利或小集團利益,就會失去人民的信任,黨的奮斗成果就會毀于一旦??傊嗣窭?、群眾幸福,都是我們黨所有努力和付出的唯一旨歸。

  依靠主體。愚公移山體現(xiàn)了對群眾主體地位的初步認識。愚公深知僅靠個人力量不可能成功移山,于是動員和組織大家共同參與。因此,愚公“畢力平險”的“力”不是個人之力而是眾人之力。愚公動員家人、感化鄰里共同移山,與黨的群眾路線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相吻合。

  黨自成立伊始就緊緊依靠群眾,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戰(zhàn)勝一切困難源于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才有沖破道道難關(guān)的勝利;我們的改革開放靠億萬人民富有智慧的創(chuàng)造和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才能步步深入推進;我們的事業(yè)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參與,才有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全體人民共圓,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需要全體人民共建。只有凝聚中國力量,形成強大的整體合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充滿生機活力。因此,無論是愚公移山,還是黨的事業(yè)的發(fā)展,都是依靠人民的思想、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情感、人民的支持的成果。

  務實重干。愚公成功移山的秘訣在于務實重“干”:一是不怕困難地干。“指通豫南”的計劃中,“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是“干”的方法和過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是“干”的周期。在人力與自然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愚公和移山者們不畏艱險,拼搏實干;二是率先垂范地干。移山實施后,作為移山組織者和一家之長,年且九旬的愚公并沒有作壁上觀,而是“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率先垂范,帶動他人;三是持之以恒地干。愚公及其子子孫孫一代接一代地干,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同樣需要務實重干。從毛澤東同志“一件事不做則已,做則必做到底”的諄諄教誨到習近平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語重心長,務實重干已積淀為黨的作風。群眾路線貴在持之以恒、善做善成,走好群眾路線要披荊斬棘、不怕困難,更需要領(lǐng)導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擔當意識。移山創(chuàng)舉體現(xiàn)了愚公自覺擔當?shù)囊庾R和境界。作為一方長者,愚公自覺作出移山?jīng)Q定,并以耄耋之年身體力行,親自叩墾。以愚公的身份、年齡,選擇樂享晚年本無可厚非。但他憂慮眾人出行之苦,奮起擔當移山之責。

  擔當源于責任,責任源于憂患。黨的群眾路線旨在動員“真正的銅墻鐵壁”即“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參與到中華民族獨立與解放的大業(yè)中,這一大業(yè)源自中國共產(chǎn)黨面對歷史使命的自覺擔當:在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中,無數(shù)先烈義無反顧地獻出生命,是對國運之憂的擔當;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shè)和改革的大潮中,諸多黨員干部殫精竭慮、勇于奉獻,是對民生之憂的擔當。沒有擔當,群眾路線就不能落到實處。(愚公移山精神研究會)

責任編輯:賈 玉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