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實踐活動引向縱深之一 衣冠正不正,照了鏡子才知道;臉上臟不臟,旁人看得最清楚。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群眾利益,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活動開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敖逃龑嵺`活動越往后,越要堅持標準,決不能虎頭蛇尾,決不能用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绷暯娇倳浀闹匾v話,直指問題關鍵,為推動教育實踐活動走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至今,總體進展順利、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然存在一種現(xiàn)象,一些部門談起自身工作,往往是總體情況不錯,但對自身存在哪些問題,卻是遮遮掩掩,甚至渾然不覺。一些干部倒是反思了自己的問題,但往往是避重就輕,大而化之,甚至有時聽起來是批評,實際卻是表揚,與群眾的期待還有相當?shù)牟罹?。概而言之,“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覺得自己“沒問題”,甚至自我感覺好得不得了。究其原因,正是用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 分析這種“自我感覺”,根源正在于脫離群眾。領導干部越是身居高位,往往越難得聽到真實的批評。有的時候,奉承話、吹捧聲與日俱增,以至一呼百諾、一怒眾懼,難免會閉目塞聽,自我膨脹。倘若認識不到這一問題,等到出了事,方才警覺自我評價與群眾認知有如此巨大的鴻溝。這正所謂“聯(lián)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p> 糾正這種失真的“自我感覺”,出路還在于開門搞活動。正如中央領導同志強調(diào)的,開門搞活動,不是開小門、開側(cè)門,也不是開一時、開一段。在整個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標準、確保質(zhì)量,就要把開門搞活動、讓群眾參與貫穿始終,下一步,要繼續(xù)敞開大門,讓群眾來參與、來監(jiān)督、來評判。凡是群眾認可度不高、認為走了過場的,都應該返工補課。只有群眾看到了實效,教育實踐活動才不會走過場。 唐代詩人杜荀鶴有首詩:“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比罕姷脑u價,就好比這“涇溪石險”,是航行的警示標;聽不到群眾聲音,就好比“平流無石”,看似一片大好,實則危險密布。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警惕這種“無聲的危險”,主動開門走出去,熱情把人迎進來,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讓群眾來為自我感覺糾糾偏,把群眾的評價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標尺。如此,方能把握真實民意,克服自我感覺良好的痼疾,讓群眾路線越走越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