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大地,滹沱河畔,河北正定紅色資源豐富:這里有美麗鄉(xiāng)村塔元莊村,也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高平地道戰(zhàn)遺址……以紅色精神引領城市建設,助力高質量發(fā)展,古城正定煥發(fā)出新活力。
挖掘紅色資源 講好紅色故事
5月18日上午9點,正定縣塔元莊村史館前熙熙攘攘,游客絡繹不絕。
“歡迎來到塔元莊村參觀游覽……”講解員孫建霞正在接待來自石家莊的一個觀光團隊。在村委會文化長廊,塔元莊30多年的發(fā)展變遷呈現(xiàn)在游客眼前。
1982年至1985年,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時,曾多次到塔元莊村下鄉(xiāng)調研。在深入調研基礎上,他提出探索發(fā)展“半城郊型”經(jīng)濟的新路子,并總結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長,補其所短,應其所變”的“二十字經(jīng)”。2008年和2013年他又先后兩次來到塔元莊村調研。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塔元莊村提出了新要求:“你們要在全國提前進入小康,把農(nóng)業(yè)做成產(chǎn)業(yè)化,養(yǎng)老做成市場化,旅游做成規(guī)范化?!?/p>
筆直的馬路、整齊的樓房、干凈的街道……塔元莊村依托正定古城和滹沱河景觀發(fā)展旅游業(yè),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推動特色農(nóng)業(yè)發(fā)展。
近年來,塔元莊村運用紅色資源優(yōu)勢,不斷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與形式,建起了村民文化廣場、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和圖書室。
“塔元莊之所以有今天的發(fā)展成就,離不開紅色精神的指引,離不開村民的團結奮進。作為講解員,要講好紅色故事,將這份紅色精神傳播出去。”孫建霞說。
正定縣把傳承紅色基因與黨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場,利用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不斷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傳承紅色基因。
開展志愿服務 培樹新風正氣
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5月16日早上8點半,“最美正定人公益社團”的志愿者吳海巖和隊友們就已來到正定古城南城門。
測量體溫、指路引導、扶老攜幼、撿拾垃圾……他們分工明確,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整個景區(qū)。
吳海巖從2017年開始在正定各個景區(qū)進行志愿服務,“用微笑和熱情的服務讓遠道而來的游客感受正定古城的溫度,也把志愿服務的精神傳遞給每一個人?!?/p>
每逢節(jié)假日,正定縣會組織志愿服務團隊,在景區(qū)景點提供志愿服務。吳海巖的大女兒吳雨晴去年大學畢業(yè),如今空閑時間也和父親一起參與志愿服務,“微小的力量同樣可以溫暖他人。”吳雨晴說。
“我是共產(chǎn)黨員,讓我參加疫情防控吧!”面對石家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定縣常山紅平安志愿隊伍的志愿者們第一時間到社區(qū)請戰(zhàn)。清掃小區(qū)衛(wèi)生、每天對樓院進行消毒殺菌、張貼疫情防控宣傳材料……在社區(qū)統(tǒng)一安排下,他們沖在了街道社區(qū)疫情防控最前沿。
截至目前,正定共有志愿服務隊587個、志愿者88768名。
“人人參與,堅持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關系每個人?!闭h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定開展了“訪千樓萬家、創(chuàng)文明城市”等活動,征集意見建議上萬條;開展“最美正定人”評選活動,培樹新風正氣,凝聚正能量。
保護歷史風貌 推進文旅融合
5月2日,正定古城道路兩旁月季盛開,繁花似錦。
從廊坊自駕到正定旅游的秦先生按照路邊指示牌停好車,準備到古城逛逛,“以前旅游景點停車難,浪費不少時間;再次來到正定,進出景區(qū)井然有序,停車方便還免費,這種體驗還是頭一次”。
近年來,正定縣以停車場設施建設改革為突破口,拆除沿街單位圍墻,打開大門,開放停車場、開水間和廁所;同時新建停車場,便道施劃停車位,4.48萬個車位免費共享;投放共享汽車、免費觀光車、直飲水機……所有這些新舉措都讓游客感受到“古城古韻,自在正定”。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夜色下的正定,流光溢彩,散發(fā)著獨有的古城魅力。登上南城門,古樓古街,游人如織,一邊是靜謐雍容的歷史,一邊是繁華的人間煙火。
上世紀80年代,正定提出“旅游興縣、帶動三產(chǎn)、服務省會,把正定打造成距石家莊最近的旅游窗口”的思路。當?shù)嘏d建影視拍攝基地——榮國府,開創(chuàng)了“古城+文化+人文”的旅游發(fā)展模式。榮國府建成至今已接待游客1357萬人次,門票收入1.33億元;共有204部影視劇在此拍攝。
2017年初,正定全面開展古城保護建設,以最嚴的標準保護好古城、文物。到2019年底,24項古城保護工程全部高質量竣工開放,“千年古郡、北方雄鎮(zhèn)”的歷史風貌得到有效恢復。
古城記憶可見可觸,歷史文化可感可知,百姓家園可商可居。在正定,“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xiāng)愁”已成為現(xiàn)實……(記者 馬 晨)